夏季時常感覺身體悶熱、身上黏膩,雖然身體感覺很熱,實則中焦虛寒,“熱在表而寒在裏”也,再加上夏季濕氣盛,脾失健運,水走腸間,易發為肚瀉,甚則泄瀉如水狀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篇指出:“長夏善病洞泄寒中”,《說文》謂“洞”乃“疾流”。“洞者,食不化,下嗌而出。”夏季肚瀉表現為肚瀉、腹痛、腹脹、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,亦可有四肢酸痛、疲倦乏力等症。下麵幾個小妙招對於緩解肚瀉這種夏季常發疾病有很好的功效,不妨一試。
認識肚瀉
肚瀉是一種常見症狀,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,糞質稀薄,水分增加,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,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、黏液。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、肛門不適、失禁等症狀。
西醫講肚瀉
從西醫講,夏季肚瀉的症狀分四類
1、急性感染性肚瀉
起病急,通常在感染的兩天內就會發病,除了肚瀉,還可能伴有嘔吐、發燒、畏寒、腹部陣痛、渾身乏力等,一天排便次數達3次以上,甚至一些重症患者一小時內就可排便10餘次。通常急性感染性肚瀉的患者排出的黏液膿血便以黏液為主,排便後還有裏急後重之感(即一直想排便的感覺)。
2、急性非感染性肚瀉
患者可出現嘔吐、肚瀉、腹痛、發熱等急性胃腸道症狀。還可能會引起腹脹、噁心、反酸、燒心、噯氣等症狀。
3、慢性肚瀉
慢性肚瀉更隱蔽、更不易察覺,而且帶來的後果也比急性肚瀉更嚴重。慢性肚瀉有三個特點。
(1)“長”,通常病程可達2個月以上。
(2)“慢”,通常起病很緩慢,很少見急性發作的患者,肚瀉的次數與頻率通常不易察覺。
(3)“反復”,通常患者的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,或者發作期的症狀逐漸加重。
4、慢性非感染性肚瀉
患者每日排便2~3次,或肚瀉、便秘交替進行,重則可達每日數十次。慢性非感染性肚瀉患者雖然也會排出黏液膿血便且有裏急後重之感,但與急性患者相比,糞便中的膿血較多。
中醫講肚瀉
從中醫講,夏季腹瀉的症狀亦有四類
1、濕熱證
主要表現為腹瀉、肚子痛、肛門灼熱以及糞便的顏色成纖維黃褐色並且還伴隨有臭味,感覺到煩熱口渴,同時小便比較短。
2、寒濕證
患有這種情況的肚瀉,重要的症狀是小便非常的稀,就如同清水一樣。經常感覺到肚子痛同時還會發出聲音,並且食欲不振。全身則是表現為害怕寒冷,同時鼻塞以及全身痛的情況。
3、脾胃虛弱證
這種症狀主要是反反復複,大便一會是拉肚子一回是溏,飲食也是比較少的,吃了東西或者是油膩的食物之後,不僅大便的次數增加,同時也會出現腹脹的情況。患者的臉色蠟黃、精神萎靡並且神情倦怠。
4、傷食證
肚瀉之後的大便非常臭,是一種臭雞蛋味,同時還有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。這個時候會出現肚子痛,但是在拉完肚子之後能夠緩解。出現腹脹的情況,並且嘴巴之中的氣味是酸臭的。
夏季為何肚瀉高發
1夏季食物易變質
夏季溫度高、濕度大,給腸道致病菌的生長提供了條件,使剩飯剩菜更容易變質。變質的食物,會引起拉肚子。因為裏面細菌很多。
2夏季腸道傳染病增加
夏季蒼蠅、蚊子、蟑螂大量繁殖,它們容易攜帶病原,傳播疾病,稍不注意日常飲食衛生,就吃了帶有病菌的食物,可能會引起肚瀉。
3天熱胃腸抵抗力下降
天熱出大量汗時,人需要補充充足的水分,這樣一來就會沖淡胃酸的濃度,降低胃腸的抵抗能力,使進入人體的病原菌有機可乘。
4夏季多不良飲食習慣
夏季人們長期待在空調房中、貪吃冷飲等,都會對胃腸造成不良刺激,引發肚瀉。以及,吃油膩,不衛生或者未做熟的食物都會引起拉肚子。
5夏季貪涼受冷導致肚瀉
夏天,很多人喜歡吃冷食,喝涼啤酒等。如果吃了太多的冷飲或者是偏冷的食物,以及在空調房中穿了露肚臍的衣服,這些都會導致身體受涼從而出現肚瀉。這個時候的身體症狀表現為肚臍周圍疼痛,同時伴隨有腸鳴的情況,並且排出的大便不僅水樣,同時還是黃色。這種情況主需要多上幾次廁所就能夠自行痊癒。
肚瀉的治療方法
食療
中醫學認為,焦米糊和炒麵糊是兩種簡單而有效的家庭療法,可以幫助緩解肚瀉症狀。這些食譜不僅操作簡單,還具有良好的效果。
焦米糊
食材:小米50g左右,水300g左右
作用:止瀉,改善先天性脾胃虛弱
食用方法:煮好直接食用
操作步驟:小米下鍋,小火反腹翻炒,炒至焦黃,水燒開,放入小米慢慢熬制,熬至米粒有粘櫚感,大的30分鐘即可。
炒麵糊
食材:麵粉30-50g,開水
作用:止灣,改善先天性脾胃虛弱
食用方法:炒好後加入開水食用
操作步驟:麵粉下鍋,小火反腹翻炒,炒至焦黃色,大的15分鐘,碗中倒入2/3的開水,倒入炒熟麵粉,快速攪拌,攪拌均勻即可。
艾灸
艾灸通過提升陽氣,幫助恢復腸胃功能,加強大腸蠕動,化解體內寒邪,從而緩解肚瀉症狀。
艾灸治療肚瀉的步驟
1. 腹部穴位
中脘穴:位於臍上四寸。
神闕穴:位於肚臍中央。
天樞穴:位於橫平肚臍旁開兩寸的位置。
關元穴:位於臍下三寸。
2. 腿部穴位
足三裏穴: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三寸。
艾灸方法
每個穴位艾灸20~30分鐘。不同部位的耐熱程度不同,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和身體感受靈活調整時間。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方法:
準備艾條或艾灸儀器,將其點燃,待火焰穩定後開始艾灸。
對準中脘穴,保持艾條距離皮膚約2~3釐米,慢慢移動,以感覺溫熱但不燙為宜。
按順序依次艾灸神闕穴、天樞穴和關元穴,每個穴位20~30分鐘。
腹部穴位艾灸完畢後,進行足三裏穴的艾灸,同樣保持溫熱感,不可過燙。
對症用藥
如果僅是輕度的水樣肚瀉,可以根據吐瀉量口服補鹽液,而不使用抗菌藥物。如果輕症1日後不好轉或起病肚瀉就很嚴重,則需要進行大便常規檢查,如果大便帶粘液膿血,還需要進行大便痢疾和傷寒桿菌的培養,在5-10月,還需要同時進行霍亂和O157的大便培養。進行大便檢查時,注意儘量挑取性狀異常(粘液、膿血)的部分。大便常規中如果存在白細胞,可以在口服補液同時口服抗菌藥物治療,如果痢疾桿菌或沙門菌培養陽性,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,避免復發和慢性化。吐瀉量大又無法口服補液者,需要靜脈補液。
止瀉藥物的使用要有選擇性,蒙脫石散可減少腸道分泌水分,吸收細菌毒素,一同隨大便排出,且僅在腸道發揮作用,黃連素則除止瀉外還有一定抑制細菌作用,這兩種藥均可安全使用。而某些止瀉藥物,無中和毒素和抑菌作用,盲目使用尤其是單用,強行止瀉,使細菌和毒素反而不易排出腸道,細菌和毒素存留於腸道,會導致發熱、腹痛加重,嚴重者甚至需要急診處置。
總結
綜上所述,夏季肚瀉雖然常見且多發,但通過科學的飲食調理、艾灸療法以及對症用藥,可以有效緩解肚瀉症狀,預防其反復發作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,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受涼,是預防夏季腹瀉的重要措施。若症狀持續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,以確保健康。願大家在炎熱的夏季也能保持身體舒適,遠離肚瀉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