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,是中醫治療方法之一,艾條點燃以後,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,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,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。
艾灸的應用範圍廣泛,對慢性虛弱性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尤為適宜。
艾灸條的操作方法
溫和灸:將艾條一端點燃,選取適合自身情況的穴位,將艾條對準穴位,距離皮膚大約2-3釐米,進行熏烤,使被艾灸部位有溫熱感而無燒灼痛為宜,一般每個穴位灸5-7分鐘,至皮膚發紅為度。
雀啄法: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,與皮膚的距離不固定,而是像雀啄食一樣,一上一下活動來進行艾灸,也可均勻的上下左右方向移動進行艾灸,艾灸時間與程度同溫和灸。
迴旋灸:艾條置於距離皮膚2-3cm左右的位置,操作者可左右移動或者反復旋轉施灸,直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。
實按灸:艾灸部位覆蓋幾層紗布或棉紙,點燃艾條直接壓在此處,在感到熱和疼痛後可以將其取出。
艾灸的正確順序
常用順序:艾灸時要遵循先陽後陰、先上後下、先左後右、先背面後腹面的原則。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說施行灸療的順序為先灸上部,後灸下部。先灸背部,後灸腹部。先灸頭身,後灸四肢。先灸左側,後灸右側。
灸阿是穴:當身體有某些地方特別難受的時候,可以先灸難受的部位,此位置稱為阿是穴,即患者發病時機體任何部位出現的壓痛點。
艾灸具體步驟
開穴:艾灸每個穴位前,先輕揉按壓幾下。
施灸:將艾條燃燒點,正對或者斜對穴位,溫熱不燙即可。艾灸的過程中,前幾次先灸10分鐘即可,往後最多30分鐘就好。
封穴:艾灸之後,用手掌輕輕摸幾下穴位,然後輕拍幾下用手掌按住穴位即可。封穴後要注意做好穴位的保暖後,再去灸下一個穴位。
艾灸一般什麼時候做
一年四季都能艾灸:其中以夏冬最合適,尤其是“三伏天”、“三九天”。
每逢節氣要艾灸:節氣之時,人體氣機也會相應變化,體虛氣弱之人更容易難受不適,此時就需要艾灸來為人體補陽順氣。
白天艾灸效果更好:上午10:00-11:00,下午14:00-16:00效果最佳。
晚上能否艾灸:晚上21:00-23:00,可灸中脘、關元、湧泉。超過23:00不建議艾灸。
艾灸注意事項
- 艾灸時,注意力要集中,以避免燙傷。
- 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情形禁灸。
- 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,請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,以免灼傷。
- 孕婦不宜艾灸;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;皮膚過敏者不宜艾灸。
- 一些熱性病,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。
- 艾灸時要注意保暖和防暑,因為做艾灸時需要暴露部分體表的部位,在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,同時艾灸後局部皮膚會比較溫暖,也要注意避免受涼,在夏天高溫時要謹防中暑。
總之,艾灸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醫療法,對於維護健康和身心福祉有著豐富的益處。通過瞭解艾灸的正確使用方法、順序、特定步驟以及相關預防措施,您可以充分利用其促進健康的潛力。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專業指導,請不要猶豫,諮詢合格的醫師。祝願您在艾灸之旅中身體健康!